第八百八十一章 日本国王-《穿越1862》
第(2/3)页
老皇帝也不以为自家外孙不在军政上发展有什么不好。如果有可能,他希望皇室后代尽可能都向经济上努力。可惜,伟大如他也不能‘一统’所有人的思想。
即使现在广大国民当中,持皇权至上观点的人也占有不小的比例。皇室在各级官员中也一样有着广泛的支持者,在军队中就更是如此了。所以,在老皇帝的儿子纷纷就国的时候,他的女儿们的儿子,很多一批人选择了一头扎进军政当中,其中有一部分是要跟着第二波封藩建国走出去的,可更多的人还是因为‘保障皇权’。刘暹也放弃说教了,就让时间来教育他们吧。一个权势达到极致的皇室,要完全放平心态和接受现实,确实不是一两代人三十四年就能做到的。
大舰队有上百艘运输船,装载着第一批7个师的国防军精锐。武器没带多少,相当数量的装备都给留在了北美地方藩国。这批人将会在科威特登陆,老刘皇帝首先要狠狠揍一顿意大利人和奥匈帝国。然后再在穷党俄国跟德意志人交一交手,战争如果顺利,明年下半年,硝烟就可以从地球上空消散了。
中国已经完成了自己的战略目标,分割了印度,占据了澳大利亚,消灭了美利坚。同时也给英国人在加拿大和印度留下了一点余地。下一步的欧洲战争,刘暹认为只需要在陆地上狠狠给意大利、奥匈、帝国人一次痛,可能法国人和英国人也会介入奥斯曼战区,那就顺手一块揍了。让整个欧洲都看到中国的不可力敌,相信欧洲人不会继续拼下去的。
那么这场战争就可以结束了。
刘暹就可以回到中国安享晚年,渡过人生的最后一段时光。
舰队从夏威夷离开,抵达日本,又是一通热情到极致的款待。因为日本人在奥斯曼战场立下的汗马功劳。中国已经陆续将塔宁巴尔群岛【5200平方公里】、布鲁岛【9500平方公里】、松巴岛【14000平方公里】三处位于东南亚的岛屿【群】交到了日本人的手里。就像中国在南天国北方【暹罗故地】也划了一块不小的地方给南天国一样,这两个为奥斯曼战区立下了大功勋的国家,都得到了宝贵的土地。这些土地可不是欧洲人的殖民地,而算是他们的国土。日本人现在南北依旧看不到统一的迹象,南方这些年过的一支很不错,北方也因为对中国献上了膝盖而让国内的困境大大得到了缓解。
因为北美战争,大批量的船只从日本群岛间通过,之前好处都被西南政府独享了,九州岛的港口服务业发达异常,大批的日本普通民众因为往来不绝的中国货船而活的有滋有味。现在东京日本也进入了这个圈子。对于北日本那就是一方好处。
然后就是让北日本彻底得到‘解放’的工业了。中国也不要日本人生产的那些低劣产品,而是选择了将日本企业绑在了自己的生产链上,将日本的工业力量变成了自己的下游零件生产商。日本人毫不犹豫的就接受了这个‘橄榄枝’,大批的企业由此找到了新的活路。工业的被盘活,才是东京日本这几年社会矛盾缓解的最重要一环。
再最后就是粮食了。
1900年后的中国完全解决了人口吃饭问题。大批人口的外迁和东北等地的大开发,一度让阮朝和南天国对华粮食贸易都大大得缩水。但是中国生存条件一变良好,海量的新生儿在迅速填补着移民的空缺。
根据人口资源局的统计,中国本土人口最少的时候已经跌落两亿五千万了【不算中亚和南洋】,但是到了1915年,依旧不算中亚和南洋。国民人口统计的结果是全国人口3亿6千余万。
并且因为粮价持续的走低,国内农用耕地种植棉花、花生、大豆、甜菜、油菜等经济作物的田亩是越来越多,老百姓都有自己的小算盘,他们才不管大局不大局呢。赚钱是第一位。粮食不值钱了,那就种值钱的。
一样的地,种粮食一亩地一年收不到1000块,种棉花、大豆什么的,一年能有1500,那老百姓就都去种棉花大豆什么的。国内承平几十年。战乱和流离早就离人们远去,饥荒也不再出现,一场接一场的对外战争胜利,让全国的老百姓都不认为堂堂中国粮食会不够吃。
于是一来二去,阮朝和南天国的粮食出口在疲软了几年后又进入了稳步回升阶段。即使缅甸大米的加入市场,也没能干扰整个大势。
可日本的粮食不够吃啊。特别是东京日本,甚至是分裂前的整个日本国,能天天敞开肚皮吃大米饭,就是无数平民子弟梦寐以求的生活了。西南日本的口碑一点点从叛逆变成比东京日本还要好的原因,就是他们对于中国的臣服,让西南日本加入了中国为主导的那个大贸易圈中。粮食贸易只是其中的一项,却解决了上千万西南日本平民最大的梦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