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风起-《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
第(2/3)页
抱着满腹疑惑,李忱走了,杨二向李忱说,明天她会宴请节度使和一干徐州名流,会再跟节度使提一次,田牟还是可以管得住银刀军得。只是,要请人总要有由头,结果李忱又贡献出了一首诗词…
‘主人。’,李忱走了,福伯进来,给杨二行了一个礼,‘那个邵泽纠缠不休,要不要老奴…’,杨二摇了摇头,叹了口气,‘只是想要过点安生日子,怎么就那么难呢。那个人不是好对付得。’
‘阿勇怎么样了。’‘无甚大碍,将养半个月就好了。’听到杨二问起阿勇,福伯烦恼起来,‘只是最近这样骚扰力度大了起来,如果不反击,恐怕这徐州我们也待不下去了。’
‘节度使靠不住的。’,杨二发愁,‘不过现在也只能这样试试看了。唉,这还是大唐吗?渔阳颦鼓动,惊破霓裳羽衣曲,当年难道错得都是…’抱怨了半句,杨二不说了,说起他事
‘说起来,李郎君可是为女子平反了呢。’,杨二笑着说,‘说决定都是男人下得,为什么要女人来背?妖女蛊惑帝王,难道圣君在朝,就没有美女了吗?’,听到这话,福伯也笑了。
李忱也在唉声叹气,他现在感受到了唐代那些藩镇之害。其实他一直很奇怪,唐代藩镇与朝廷得关系,说是地方割据,也行。可是又与朝廷若即若离,很多节度使还要仰仗朝廷威望来威摄地方。
像王智兴,藉着朝廷对河北三镇出手的机会,夺下了徐州。这形同反叛了。可是他抓紧机会,赌朝廷在河北方才惨败,不敢对他怎么样。反戈一击,夺下徐州。这样看起来像割据了。
可是之后他又很讨好朝廷,几次响应唐廷出兵,最后又因为迁延日久的战事,丢掉了武宁节度使的职位,他向朝廷求了个官位,把节度使位置抛下,跑了。
李忱觉得,唐代藩镇奇怪在于,说是割据,很多时候也不见得父死子继,经常继承人跟上一代节度使没关系。拿东汉末来看好了,刘焉死了,刘璋接他的班,刘表也是,彻底地把自家管理得州郡,当成自家产业了。可是唐代这种父死子继得现象并不是常例,就算继承了也有人不愿意,有人是想当继承却不被承认。
你说服从中央,很多节度使要靠朝廷来维持威望,王智兴不是个案,但是地方军士又经常自行推选新节度使。
‘思前想后,这种东西始终和兵卒脱不了干系。’,自行推选也好,朝廷指派也罢,好像最后都要看军卒承不承认。这种现象还会持续到宋朝,即便宋朝再怎么打压武人地位,可是他们就是拿最底层士兵没办法,一方面黥面,防止他们逃走,一方面又不得不优养士兵。
你说那些厢军,一年到头,饱饭吃不上几顿。可朝廷还是想方设法得养着。
几百万大军阿,如果宋廷真的不怕他们,早就裁个干净了,哪会拖着这些负累,想办法找钱也要养活他们。
不过不管怎么说,李忱都认为,大唐现在就剩下一个惯性维持,建国上百年得唐朝,在人民心中,变成一个惯性存在。就像历史车轮那样,被人推着上百年,现在没人推了,就继续地维持原先轨道前进,直到它再也走不动为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