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权力的滋味-《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


    第(2/3)页

    你可以想像,当你有一天,升到了可以参与政事的职务,当朔望朝结束,皇帝还有事情要讨论,你在数百同僚面前,大摇大摆得,走进上阁门,多么遭人羡慕、嫉妒、恨了。

    想到这里,李忱傻笑了一下,一旁得马公公凑趣道,‘不知大家因何发笑阿?’‘呵,我是想到,自家有这么几道围墙,不怕贼人偷跑进来。’,李忱说了个傻理由应付。

    其实,他是从这道城墙,想到中国相权的演变。也没多复杂,无非就是内朝变外朝,外朝被冷落。

    从古代的三公九卿,到唐代三省六部,明朝废六部出现内阁,满清军机处的军机大臣。这些变化,说穿了就是一个道理,皇帝在集权。

    其实历朝历代各种相权的演变,无非就是新皇帝即位,跟旧有那些大臣尿不到一个壶里,他就找了些亲近得大臣,重新组了个决策中枢。然后被后代得皇帝效仿,就变成常制。

    然后,就是一个权利得变更,这些新职变成实权职位,旧职就被冷落了。接着改朝换代,新朝建立,模仿前代设置各种官吏。又重复了前面这一个行为,新职务团结在皇帝周围,变成一个新的决策中枢,原先的新职变成旧职,原先的旧职,退出了历史舞台。

    所谓君权与相权的演变,就是这样而已。从来都是一个君权,一个集权,千年来都没变过。国父之所以是孙中山,大概是因为他的五权宪法太过惊人吧,中国历史上,从未有人想过,或是胆敢把权利这样分拆。

    在明末,了不起都是质疑君权。却没人想过,权利还可以这样拆分。不过大家其实可以放心,这样的东西在中国,就是惊艳一下而已,从来没真正实行过。在他胡思乱想间,宣政殿到了。

    群臣已经在监察御史带领下,群官按品级在殿廷就位,气氛严肃,就等皇帝出现,等李忱就座,便要行礼。

    在宦官的宏亮嗓门中,李忱进入了紫辰殿,一时之间,原本目不斜视的大臣,目光全部聚集在走进来得李忱身上。不管看得到的,或者踮起脚尖也看不到的,连本来该纠举风纪的御史也不例外。

    远远观之,新皇帝龙行虎步,身材魁武,颇为不凡。但是,一靠近露馅了,傻里傻气的东张西望,好像田舍奴进了城,瞧着什么都新鲜。群臣叹息,傻皇帝…。

    ‘这宦官原来也有嗓门大的。’,不管朝臣多失望,李忱真的看了很新鲜,光进来那个声量宏大的宦官就让人新鲜。

    踏入宣政殿,李忱四处打量,这殿宽度在李忱看来,很是一般,不过挺深的,虽然不如李忱想像中,皇帝高踞龙座,底下一大排,从头看不见尾的大臣,不过人数也不少了,大臣站了好几排看起来到也整齐。

    真要看那样的场景,要开含元殿,那边排场更大,不过刚刚提过,大唐如今真的很少开那里了。

    而如果只是皇帝和宰辅商量事情,人数更少一点,会在延英殿,就是很多章之前说得,延英奏对。延英殿很小,李忱进去看过,可不像现在位居三层九阶之上得龙座,就一层而已,显得君臣关系更亲近一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