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二章 劝农-《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
第(2/3)页
‘这样不会伤牛吗?’,还是有人有疑问,牛打上鼻环,固然听话了,可是对农家来说,牛可是需要珍惜、爱护得,这样穿鼻环,以前可是想都没想过。
官员解释道,‘这当然要技术,不过不复杂,牛就只会痛一下子,本官会教你们的。’
‘看,配合上这一个牦,以后耕田会轻松很多得。’,官员指着那个经过改造,稍微复杂了些的牦,唐代已经有江东牦出现。这是一种很好用得牦,可是,还不是最好用得。
李忱改进成为曲辕牦,这是江东牦得再进化,比直辕得江东牦更灵活,不仅可以牦土,还可以翻土,更加可以深耕。这是中国牦得最终完成型态,本来应该在宋代出现的,被李忱提前了百年左右。
不仅如此,在李忱手里,他指示皇家研究院,又对牦做了改进,让牦可以自动完成播种和覆土。这又是一各大进步。
除了牦之外,甚至还有收割机,简易的有,一种巨大的镰刀,以后收割,将不再需要辛苦的弯着腰,搂着背,辛苦得收割了。
巨大的镰刀,加长的握柄,柄上有个横岔,可以手握,只需要站着,一挥,一丛作物就收割了下来。
这是欧洲农夫,收割用的镰刀,也就是大家熟悉死神,他手里拿着那种镰刀。不是为了塑造死神得形象,收割生命,特地给了他一把大镰刀,而是欧洲人,收割用的镰刀就是这么大。
虽然用料会比一般镰刀大,柄长,刃也长,可是轻松省力不少。甚至,在李忱改良后,价格被压低到跟一般镰刀差不多。因为李忱让皇家研究院,设计了一种制造圆木杆得机器。
这种机器可以调整,操作简单,原本是为了制作弩箭得箭杆,线再也可以拿来做其他的圆柱状物体。
复杂一点得,有自动收割机,也是以牛为动力,可以很快的把一丛丛得作物,收割完毕,并且叠好。
‘这牦好是好,可是比江东牦贵吧。’,一个老农道出了大家得心声,他们很多人,连牦都买不起了,何况这种好比牦要好得牦。
‘莫荒,本官还有办法。’,年轻官员早就想到这个问题,接着,他又展示了一种好东西,工兵铲。在中国,很早就有铲子得出现,可是工兵铲,这种铲地,铲人头得好物,却是现代才有。
一般买不起牦,没有牛得农民,都是用锄头,效率比起铲子来,差得不是一星半点。所以试用过得老农,都很满意。买不起犁,这个也不错,比锄头省力多了。
除此之外,还展示了一系列得农用工具,看得老农眼花撩乱,精耕细作,需要的农具可是不少,有些简单,有些复杂。唯一共通的是,可以让农家更省力。
最后,年轻的劝农判官,才揭示了今天最大得展示,这里是一块山坡地,劝农判官把覆盖得草席揭开,展露出一块梯田。
唐代的开山坡地,还非常原始,直接就是把草木用畲刀砍倒,放火烧掉,草木灰肥田。这被称为“烧畲”“火耕田”“火田”。这样的田,耕个两、三年就要废了。这也没办法留不住肥力。一下雨,就会被雨水冲刷,这田根本用不上几年。
不过,不耕也没办法,不耕就得饿死。因为人口大量增加,使得田少人多,只能向山里要地。更别提,闵地本来就是山多田少。
不过,这一切都随着梯田出现,改变了。所有老农眼睛瞪得老圆,恨不的把眼泡子扣出来,看个清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