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三章 勸農(2)-《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


    第(2/3)页

    纺织厂代表说完,老农便开始交头接耳,讨论起来。凭良心说,这条件相当优惠,所以老农们没有多考虑,既然牵涉到天子,有官府最保,还是稍微有点可信度得。

    会这样做,也是无奈。目前皇家纺织厂规模越来越大,产品畅销。可是原料供应不上。历史上,纺织这项轻工业,带起得工业革命,不是没理由得。织的布大增,纱锭供应不上,纱锭增加了,又换成原料,一环扣一环,最后带起了工业革命。

    目前,皇家纺织厂,也引了这种现象,皇家纺织厂纺得布,数量激增,带动了长安附近,甚至远到洛阳,扬州一带纱锭,都涌向长安,纱锭价格上扬。

    导致很多农家,现在也不织布了,开始纺纱。

    因为目前工厂还不多,所以还跟的上。不过这也带动了原料价格上涨。甚至,李忱没有封锁技术,还进行了技术转移,一些富商,都把目光转向纺织厂,觉这太有用了。

    在这个年代,纺出来的布,甚至可以代替钱。之前朝廷货币供应量跟不上的时候,还下令,交易的时候,必须钱、帛并用。所以,织布厂等同于合法得铸币厂…

    目前,虽然朝廷铸币量大增,可是短期间内,布,还是一个很赚钱的必需品。所以李忱没有刻意封锁技术,还技术转移得情况下,未来势必,不管是纱锭,还是原料,都会更加紧缺。

    好在,李忱几年前,就开始计划这些事情,南洋可不是白跑得。现在为大唐的展提供原料,未来,等纺织业蓬勃兴起,还会成为大唐纺织业,产品得倾销地。

    当然,现在说这些还太远。这里是闽地小县,全县都是山坡地,每亩补贴五百文,全县算下来,大概一年就要几万贯,五年下来,十几万贯都去了。补贴的程度,甚至过这附近数县,总和税收。

    如果是棉花,补贴的数额可以少些,可是木棉,生长周期略长,虽然比其他树要快一些,可它婢竟是树,一下子要农民改变赖以维生得方式,几年看不到成果,用逼迫得,只会适得其反。

    不过,未来其他人,想这样就没这么优惠了。这个小县只是试点,用优惠吸引百姓来种植,等到未来出成果,其他地方百姓,想要模仿,可就没这么好了。

    只是,未来李忱都计划好了,会让皇家纺织厂打下一个契作得模式。让其他纺织厂参与,与农民签订契作,像皇家纺织厂这样,纺织厂提供贷款,农民数年后,用货物还债。这模式,也算是一种创举了,如果纺织厂把这权利拿出来交易,简直就是期货了。

    ‘放心,我们糖厂给诸位担保。’,同样的场景,换在不同的地方,不过这里就不是什么偏乡小县,此地是蜀地一个县份,一个皇家糖厂得代表,向一群农民保证,他们改种甘蔗,糖厂一亩地给他们多少钱,保证比他们原先种地收入高。

    ‘一亩地一年租一贯五。这是不是比你们种地一年赚的要多了。你们种,地还是你们的,就是种出来的甘蔗,全部归我们了。’

    ‘万一收成不好怎么办?’,一个老农问,‘没关系,钱还是照给你们,收成不好算我们亏。假如收成好,还会有奖金,我们就收固定得数,过,论斤跟你们收。’

    这么好?钱还预付,很多人都心动了,反正旱涝保收,收成好还有更多收入。当下,很多农民就签约了,年轻的劝农判官,一字一句得把契约念给他们听,保证每张都是如此,然后农民们,画押,领钱,满怀激动得,开始学习种甘蔗。

    这挺划算得。直接拿到一笔钱,届时纳税完粮,直接缴钱就好,还不用被盘剥。甚至,一些精明点的,算得很精,这直接一笔钱落袋,等到收成时候,还可以跟人家买粮食。

    不远处,一个富商模样的人,穿着一身锦衣,脚蹬丝履,笑咪咪得看着这里得景象,一张大脸看起来很富态,偏偏笑得脸不见眼,破坏了整体印象,反而看起来很奸诈。

    ‘老爷为何笑?’,旁边有凑去的下人,赶忙问道,‘我笑阿。’,富翁刚说了两句话,就摇了摇头,他笑什么,这可不好跟人说。

    他是在笑,收入高有什么用,地都拿去种甘蔗,这东西又不能吃,就是啃起来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