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八章 税收(2)-《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


    第(3/3)页

    可是问题就来了,宰相们,不管是谁,都想把这税收保留起来,作为预备,可是李忱怎么会让这种事情生,必须给宰相们上课。

    ‘钱,摆在仓库里面,什么都不是,就是一堆金属,粮食和布疋也一样。不流通起来,都会坏掉、烂掉。只有花出去才会产生收益。这放在仓库里面,只会造成损失,不会产生任何收益。’

    ‘圣人所言甚是,可是,万一生什么天灾**,又当如何处理?’‘这很简单,如今恢复了常平仓制度,何地生灾荒,需要赈灾,从常平仓提取便是。’

    ‘朝廷只需要预备部份钱粮,以备不时之需。至于生战争,找银行借。’,关于几个宰相得问题,李忱早就有了对应得办法,找银行借。

    ‘找银行借?’,听得几个宰相纷纷摇头,哪有朝廷向一家柜坊借钱得道理。太失朝廷体面。

    ‘怎么,不能找银行吗?就跟一般贷款差不多,也是需要抵押,银行那么多钱,正好供朝廷调度。’

    ‘这不是有借无还,借款也要付给利息。我要立下一个章程,朝廷可以找银行借款,可是要拿其他税收作抵押,如果朝廷还不出钱,银行有权截留那部份税款,作为还债。确保银行不会收不到钱。’

    ‘朝廷的尊严?如果当年安史之乱,有这么一个银行,哪怕日后艰难些,早就灭了那些反贼。虽然当年吐蕃不断作乱,威逼国朝,可是若是朝廷有钱,起会惧怕两面作战。若是年一举荡平河北三镇,令天下造反作乱者惊惧,不因此心存侥幸。国朝早就恢复了,岂会有如今一副江河日下得惨状。”

    ‘若当初有一大笔钱借,如今也该全部还清,朝廷收获的就是,一个完整的大唐江山,朝廷尊严?如今虽然情况尚好,可是各地节度使经常自行其事,叛服无常,早晚会起不臣之心。朝廷尊严早晚被这些藩镇践踏殆尽。’,李忱边冷笑边想,若当初安史之乱就有银行,或许我也不用这么辛苦了,安心当个太平皇帝多好。

    李忱说了半天,也渴了,停下来喝水,等待这些宰相消化一下。而几个宰相,不要看年纪大了点,其实思路也是挺活的,说起来,这也是没有儒家思想得好处,至少这些大臣不会死抱着祖宗知法不可改。对于改革,阻力不像宋代那么大。

    说起来,这个祖宗之法不可改,似乎有好有坏,如果好得东西,保持这种信念,不断维持下去,也不错。只是,这种不变,在中国历史上,似乎都扮演了坏得角色。

    好得东西往往很难维持,明代,朱元璋就立下太监不得干政得铁牌。结果,后来还是很多太监弄权误国。然后禁海和举子不纳税,都害得朝廷惨不堪言。倭乱不就是禁海引起的。士绅不纳税,还有低商税,更是让他们肆无忌惮得吞食国家财源,崇祯让京官捐饷,各各都哭穷,结果李自成攻破北京,追赃就追出几千万两。当初崇祯有这些钱,早就平定天下了吧。

    李忱随意得想了一会,几个宰相也讨论出了结果,钱是可以借,就是需要一个严格得城,如果借了不还,不仅银行会崩溃,朝廷信用也会丧失,那才是真正丢面子,失尊严的事情。

    既然,这钱可以动用了,现在就是讨论怎么用了。先是,几个大型水利工程得修建。关中地区,要重新整治,重点则是在江南地区,计划开一些大型水利工程。

    此外,最重要得就是陇西了,朝廷要重新恢复对陇西得治理,先要修路,计划要把李忱那种有轨马车,推展到陇西一带,最远要延伸到原先的安西四镇,这需要不少钱。

    算了半天,李忱叹了口气,这钱,还是不够用阿。他前面想的很多计划都还没展开呢。最重要得兴学,进度严重拖延,看来还是要内库补贴阿。(未完待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