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五章 炮射-《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


    第(2/3)页

    得加快脚步了,马元武心中一紧,这个狗皇帝上台以后,威势日盛,虽然不少举动,比方说天下广纳商税,得罪不少人,可是军威越来越盛,陇西大败吐蕃,已经让朝廷重振声威。前些时候那场入城式,更是让不少藩镇震动,若是不加紧行动,他什么复仇都成空谈了。

    李忱参观大炮得射击,这款被重新命名为大四式改得火炮,就是原先历史上得拿破仑炮,不过改由精钢打造,以铁模为生产模型。

    不仅仅如此,如果只是这样,不值得叫做改,这炮重量比之前看到的增加了不少,不过还算轻便,可以匹马拉动。

    炮架改成金属制造,比起木制,重上许多,不过更加坚固,可以承受火炮后座力而不后退。还有就是,更加优化得设计,前薄后粗,不再像最初那样,一体圆圆的。除此之外,还有一项重大改变,就是制退机。

    大炮因为威力强大,后座力也很惊人。炮身铸造得那么重,除了材质不过关。一方面也是减少后座力。

    在最早已前,都是设法绑阿,捆阿,尽量固定大炮,不让它移动。后来有了炮架,就在炮架上下功夫。制退器,则是又一项重大明。

    制退器,以二战时期日军火炮为例,炮管下方又有个圆筒,那就是制退,里面有个活塞,一半是油,一半是高压空气。当炮弹出膛,大炮后退,后座力会传递到制退器,随着活塞运动,高压空气会被压缩,当压缩到了极限,会反弹,又把活塞连带里面得油,都往回推,又传递到炮管,让炮管复位。

    李忱当然不是用这种,要生产那种全密合,活塞和制退器尺寸完全符合,紧密不留缝隙,需要非常高的精密得加工度,不然高压空气顺着活塞缝隙,混入油里面,等于直接把活塞推到底,就不会复归了。大唐如今还不具备这样的生产力。

    李忱用的是弹簧。就看到炮管周遭,有四条粗大得弹簧,每当大炮射,靠着弹力,吸收后座力,等弹簧到达极限,又会回复原样,带动炮管复位。

    坦白说这样得射技只能当过度,弹簧用久了,很快也会金属疲劳。失去弹性。其实李忱考虑过,制造那种油压制退器,至于精密度得问题,完全靠老师傅,一点一点慢慢磨,慢慢契合。只是这样生产太慢了,虽然朝廷工匠可以得到,不过缓不济急,没有办法全火炮如此安装。

    或许,少量装配试试看?李忱一边看大炮射击训练,一边想道,不管生产多少,反正有一门是一门?可是,要是制退器坏了,靠手工打造,岂不是没办法更换,手工固然可以打出那种完全契合得精密度,可是每一个人得手艺不同阿,能不能通用呢?

    时间并没有因为李忱思考而静止,一炮打完,四个炮手就忙碌起来。观测得观测,刷膛得刷膛,装填弹药得装填弹药。

    就看到高处一个总观测手,手里拿着一个望远镜,还有一个量角器一样的冬悉,测量后,抓起高台上一个话筒,大声报出下一得数据,下方立刻有人大生通报数据。

    听到数据得,各炮的观测手,立刻依照自家炮位方向进行计算和调整。大炮,重测量,距离远,一点点差距就天差地别。幸亏李忱很早就开始航海,对于测量非常有心得,各种工具和方法都不缺,哪怕这个时代找不到佛朗机人帮忙训练,自行培训也不是问题。

    而那个总观测员呢?却是能够精密计算得观测手可不容易训练。这些观测手,大半是抚育院出来的学生,也就是他们才有受过完整得数学教育,不过哪怕如此,观测也是要看天份得。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当一个好得观测手。所以,每一炮都会有些差距。

    大炮命中率,还很考验机率,所以不要说这各年代了,那怕是倒了现代,大炮精准度很高了,炮击还是需要密集。用密集来增加精准度,尤其是在海上,炮击更是需要如此。

    一个叫李方圆得学生,想出一个办法。他的数学很好,是一个优秀得观测员,负责观测目标距离,然后让各炮的观测员,以他观测为准,自行计算自家炮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