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如今,大唐可以印刷六种颜色,在李忱提示下,利用水与油不相容,可以在一块版上,印出六种颜色。 不过漫画嘛,哪会用到这么多。即使到了后世,漫画也是黑白居多,童书也一样,真要用到这种技术,这价格会亏死李忱的。李忱为了推广童书,已经忍受很大亏损了,基本上卖一本亏一本,不过为了推广也没办法。会用到六色印刷的是极少数,目前只有“本草纲目”,是这样印的。 唐代也有本草纲目?当然是没有,这是李忱扩大太医署后,已唐代的&1t;&1t;新修本草>>,为基础,再修订得书籍。 新修本草,有五十三卷,于显庆四年颁布,耗时两年。基本上就是药书,分本草、要图和图经三个部份。其基础是梁代陶弘景的&1t;&1t;本草经集注>>,于其上补充新的知识。 李忱是不是闲钱太多,既然有了一本,何必再编呢?当然不是闲钱多了。知道本草纲目有多少种药吗?1892种。足足比新修本草多了一千多种。一千多,还带零头得整数。可见得唐代本草还是远远不够。 此外,新修本草共分三部。第一部是基本上是纯文字,以本草经集注为蓝本,加上一百十四种新药和注释。 第二部,是药图。对全国药物进行普查后,绘制成的各种地道药材得彩色图谱。第三部则是图经,对药图的文字说明,记载药物产地、型态、特征,以及采集、炮炙方法。 结果,这套书成书不久,就失传了。很瞎是吧,只有第一卷传世,二、三部都不见了。当初李忱有意修订本草,听说唐代有这种书还挺高兴的,结果听到成书不久就失传,差点没骂人。 结果他下重金悬赏,又让锦衣明查暗访,总算找到了一套。这回可不能再不见了,李忱下令再于其上补充。继续增进药草得数量,并且修订医书效果,重新确定每种药草得功效。李忱给太医署得命令是,必须重新检验,这药性是否正确。 别说一定正确,不然怎么叫医书。李忱就记得,连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传到后世,都被现错误。详细他不记得了,但是修订本草的人,可能连自己都没实验过,或者效果被他误会了。 李忱要做的就是,用科学方法去验证,这效果是否正确。李忱命令太医署,必须以这药性是错误得基础上,重新进行实验。这工作量挺大的,若非扩大了太医署得招生数量,决计无法完成。 除此之外,李忱得本草纲目,略为做了些修订,还是三卷。不同的是,第一卷中,记载了药物得名称、性位、功用…等等得东西,还配上了图片,老实说,没图片真的很瞎。 新修本草第一卷,基本上就是干巴巴的文字。只有文字说明,根本没有附上图片供人参考,这样真的很危险。单靠文字,没有实物,甚至没有图片,记亿都不方便,还有可能认错。 到时候药出了问题,是找你,还是找抓药得?你医师总要把关吧。结果只有文字,没图片,你一个医工,对药得认识还不如一个抓药得?李忱把药草采集前,炮炙后得样子都附上了,别人不说,他自己看起来都比较顺眼些。 哈哈,跑题了。从漫画一下子扯到了本草纲目。总之,李忱不惜工本,用六色印刷印制医书。漫画就是黑白图片。不过也够应付了。然后他就创造了他小时候经常看得,米老鼠,唐老鸭和高飞狗出来。 虽然是为了哄小孩,不过既然创造出来得,李忱也不会浪费。他就用炭笔,草草画了样子,让人完善。后来看到很受欢迎,那怕是小学校大点的学生都很喜欢。 李忱干脆花了点钱,用木刻雕版,印了几本本。效果出乎意料得好,一上市就供不应求。漫画李忱可就没有像童书那样亏本销售了,一本不厚的册子,就要几百文。可以让一家人生活好几天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