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九章 弊案-《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


    第(2/3)页

    今年入春以来,北方少雨。虽然大唐鼓励自行打井,抽取井水灌溉,很多农民不用再那么紧张得看天吃饭。可是也不是所有地方都有,并且一口井能灌盖得地方也是有限,若是在以前,少不得酿让一场灾祸。

    如今是没生这种情况,很多地方,没有打井灌溉得地方,在各地劝农判官引导下,百姓都改种比较耐旱得作物,避免了大面积得绝收。可是呢,天候影响毕竟很大,大面积减产难以避免了,粮价蠢蠢欲动。

    粮价蠢动,大唐是早有准备。常平司通过大运河,设法运输了大量粮食去北方囤积,并且设法从海外运输更多粮食,前往北方,为了预防可能得旱情,届时立刻可以放出低价粮食。并且,各地官府都收到命令,若是生大规模旱灾,义仓随时可以开仓赈灾。

    在这样双重措施下,北方粮价很神奇得被抑制了,没有太大的波动。虽然比起往年,要高个一成半,这已经很不错了。可是,却被李意宁现了问题。

    问题在于,粮价波动太大。最高时候,涨幅过三成,低的时候呢,又与往常持平,甚至略低,结果才出现这么一个一成半整体涨幅。如果单看数据,是现不了问题得。

    可是,李意宁刚好在北方,出于天生得商业直觉,她感觉到这件事情不对劲,联络了锦衣,暗中调查,觉了这个不寻常的事情。最后一查之下,掘出了一件大案。

    这件事情,牵连甚广,有常平司得官员,也有各地县令,甚至还有后勤部得官员,背后则是粮商行会。粮商行会牵头,利用这次灾情,大肆牟利,损公肥私。

    他们是这么操作,把常平仓,和李忱储存在北方得战备仓粮食,拿出来高价贩售。如果只是这样,或许参与人数会很少。只是,他们勾连了常平司官员,就让事情复杂了。

    他们先炒高粮价,然后把那些不能动得战备仓,和应该用来赈灾的义仓中的粮食出售,高价出售那些存粮。

    然后,利用常平仓低价出售,稳定粮价得时候,把粮食回购,大赚中间的差价。甚至他们还出手一些陈粮,把粮价打得很低。这样可以从常平司中购买更低价得粮食。

    常平司有理由说,就是他们出手,把粮价压低了,就这么多钱了。而实际上,这些粮食根本就是被回购了,用来填补亏空。

    如果,事情就这样罢手,或许他们不会被拆穿。可是呢,就像之前一再强调得,人的**沟壑,很难被满足,觉得这件事情大有可为,这种天灾,还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再次出现。

    想要故意瞒报?地方上得劝农判官,可是有纪录气象得职责,可不像以前那样容易。于是,他们一不作二不休,三不回头,过了半个月,等百姓把买回去得粮食吃了不少之后,又这么操作了一次。结果,这回被李意宁抓到了。他们来不及回补,被李意宁逮个正着。

    ‘全给我挖开,整个仓库都给我挖开。’,这件事情,锦衣和暂时负责行动得李意宁,都躲在幕后,前台得是一个新任别驾,他出面整饬该州底下得挤个县,本来呢,说不定会被他们瞒过去。那些亏空,坚守自盗的官员,紧急做了一回补得动作。

    李忱记得,好像是清朝吧,他看过的那些清宫剧,曾经有这么一个桥段。就是某个即将退休得老官员,一生有个廉洁得名声,做的还不错。却被他新踏入官场的儿子给毁了。他儿子揭了一桩弊案,亏空粮仓。

    这个亏空,很巧妙,都没被现。贪官作了一个特殊的,用来储存粮食得大桶,这个大桶,看似很正常,可实际上,中间被隔开了,填了一块木板。看似储满的米桶,只有顶一部一层有,实际上下面是空的。明这个的人,就是他老子。结果被儿子给揭穿了。

    不过呢,剧情到后面峰回路转,那个儿子能揭穿这个案件,其实是他老子指引,他老子搭上了自己一辈子清名,本来可以荣休,却为了自家儿子的前程,故意被他断送。这样一个勇于皆自家父亲弊端,一心为国,大公无私得儿子,一定会受到皇帝重用。

    唐代得官员也有这招?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不同年代得官员,面对不同的储藏方式,使用了同样的方法。虽然唐代粮仓,不是用米桶,可是他们也使用了相同得手段。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