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节 夏商周断代工程-《宝藏奇兵》


    第(2/3)页

    再则,二里头文化的水平还不足以证明“文明”(一般指有文字、城市、政府、贫富不均的社会)的发生,“除非能够在二里头发现文字、青铜器和车等,或者任何文明的标志,否则史前和历史时期的基本分界线还将是商。”

    2004年初,是夏商周断代工程争论最激烈的时候。

    支持‘工程’的学者和批评‘工程’的学者刚进行完第三次辩论。

    夏篆的出现,就像一束从天窗里射进黑暗的屋子里一道阳光,一下子照亮了所有支持‘工程’的学者心里。

    夏商周断代工程的考古研究最大的遗憾莫过于没有发现夏篆。

    证明夏代是否存在的最大证据也是夏篆,文字是一个文明最重要的标志。

    大年初六,很多人还没有上班。

    许方益,宋维志,李伯清,赵和明,孙吉昌,陈伯年,以及十几名学者就聚集起来商议。

    “中国有夏还没有回复我,我们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查找IP查找中国有夏。”许方益首先开口说道。

    “如今只有通过这个方法来找到中国有夏。”宋维志点了点头说道,“查找中国有夏的IP,找到中国有夏本人交给我去办。”

    “其实,中国有夏的名字就透露了一些信息,中国有夏,中国有夏代这个朝代,而且,即然有文字,肯定有文字的载体,一些载有文字或刻画符号的夏代器物。”赵和明说道,“这些匆庸置疑,是国宝级的文物。”

    “没想到在夏商周断代工程在国际学术界争论最激烈的时候,夏篆的出乎意料的出现给我们带来了极重要的证据,夏篆不仅证明了夏代的存在,也证明了夏代的文明。”孙吉昌说道。

    “用一句话来形容,夏篆的出现可以让‘工程’的争议划上半个完美的句号。”

    ......

    一个小时后。

    办公室的门敲响。

    “进来。”宋维志对门外说道。

    门被推开,只见一个随意地穿着一双人字拖,背心,乱遭遭的头发,打着哈欠的年青人走进办公室。

    “怎么样,小吴,查到中国有夏的IP没有。”宋维志对年青人说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