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二章 祁口奇兵-《重回明末当皇帝》
三月份刚到,北方的天气依然十分寒冷,由于是处于冰河期的缘故,所以渤海湾的海面已经连续结冰了几十年了,而随着天气的逐渐转暖,海面上的冰层也开始融化起来了。
渤海和黄海一样,海水的深度否不大,加上附近有很多的河流汇入进来,所以这里的水里面有很多的杂物,在没有环境污染的年代,这些杂物就是生活在这里的鱼类的主要食物,而渔业资源的发达也使得这里的捕鱼业也很发达。
不过因为两年前中华军的那一次进攻,使得清廷大为震动,为了减少中华军从海上渗透的可能性,所以清廷颁布了严苛的禁海令,这个禁海令不仅是针对东南沿海一带,而且对于渤海黄海这一代的渔民来也要遵守,所以这一片海域上就渐渐的看不到渔船的身影了,偶尔只有几艘清军的型巡逻船在检查禁海令的实施情况。
这一天海面上来了一只庞大的舰队,他们冒着黑烟,发出轰鸣的声音,速度很快,没用多少时间就由远及近,朝着陆地这边使了过来。
岸上不远的地方都修建了清军的瞭望塔,这些塔两里一处,分布的很广,主要是起一个告警的作用。
两名清军士兵发现了来袭的敌舰,都被吓了一跳,他们一边忍住心里的震惊,一边敲响了警钟。
这些木质的哨塔并不能燃烽火,只能通过敲警钟的方式通知其他地方的哨塔,在层层传递。让十里之外的那座烽火遂燃狼烟。
海面上的这支舰队自然就是中华军的战船了。实际上也没有多少船。只有九艘铁甲舰,不过因为它们的颜色加上海面上反光的关系,所以看起来练成了一片,显得比较壮观。
中华军没有理会岸上大呼叫的清军,这种哨塔他们一路上见的多了,几乎到处都是,也就不怎么在意了。
中华军选择登陆的地位于大沽炮台的南边,位于祁口镇这边的海域。这里的清军防御十分的空虚,主要的兵力都集中到了海河的出海口大沽这一带,而南边的军队也在几个大的州¥2¥2¥2¥2,m.■.co■m府里面,祁口的周围最近的一个城市就是沧州,而沧州则是清军运输粮食的一个重要中转站。
中华军登陆完毕之后立刻出兵拿下了祁口镇,这是一个城镇,镇上的居民听海外的敌人打过来了,基本上都跑光了,这倒也省去了中华军的很多事。
登陆的部队人数不多,只有一千人。编制是两个营,不过却是有海军陆战队的师长刘阳自己亲自统领的。他的军队在这之前获得表现的机会都不多,除了在太平洋上插了一圈的旗子之外,就没有捞到什么像样的事情去做,因此一听这个时候有这么一个作战的机会,他几乎是想也没想,自己就带着军队跑了过来。
一千人的军队算是很少了,因此并不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项玉并不打算让他们发动进攻什么的,主要是这个时候中华军的铁甲舰的数量有限,而且专门的运兵船还没有下水,所以在运送部队的时候还是要借助以前的木质战船,所以后续的九千人部队大概还有五天的时间才能抵达,而在此之前,刘阳他们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巩固自己的防线,在海军战舰的支持下,守住祁口镇,将这个地方牢牢的掌握在中华军自己的手中。
不过清军的动作倒也真是不快,在得到了海边的哨塔的警告之后,这附近的清军全都逃得干干净净,而消息传到了北京城之后自然也引起了朝廷的警惕,祁口镇虽然不是很重要,但是这里距离京师只有不到四百里,要是中华军中途不停歇的话,最快只要两天一夜的时间,就能兵临北京城下,而自从1644年以后,北京城还从来没有被围困过,之前的中华军虽然弄出的动静吓人,但是却并没有实质性的威胁,而这一次却不同了。
康熙自然是不能容忍中华军在祁口镇站住阵脚,所以他准备挑选大将率兵前去镇压,不过这个时候岳乐刚刚带着自己的五万人去了陕西,而北京城内就只剩下三万禁军和两万绿营军队,这一军队不仅无济于事,而且也不能轻易的调动,要是万一对方来个调虎离山,趁着清军主力离开京师,从海河进攻北京的话,那就很危险了。
于是,考虑到这里的中华军对于前线的清军的补给线的威胁程度,所以清廷又给鳌拜下令,让他派兵前来将这些敌军赶走。
鳌拜这个时候被中华军从南边和西边的规模骚扰搞的不胜其烦,再接到朝廷的命令,心里已经老大不乐意了,虽然这些后勤线对他来确实是十分重要,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中华军的目标不是他的军队,也不是他的补给线,而是北京城,清朝的首都。
不过既然朝廷发话了,不派兵去也不过去,于是位于几省之远的鳌拜派出了一支两万人的军队晃晃悠悠的朝着祁口的方向赶来。
等到他的军队抵达的时候,中华军的兵力已经从最初的一千人变成了一万人了,北上的清军丝毫没有接到当地的警告,还以为自己的对手只是一支不足一千人的军队,因此在自以为拥有绝对的优势的情况下,贸然的向中华军发起了进攻,这倒是让刘阳感到很惊奇,毫无疑问,这支清军很快就被中华军给击溃了,清军也很有意思,他们溃退了之后,即便是逃跑,也是朝着南京城的方向逃跑,似乎是知道中华军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北京城。
鳌拜的军队战败,且这个时候又没有去其他的军队可以调用,所以北京城内的清廷上上下下都感到十分不安,他们虽然坐拥着高墙坚城,但是手里面的军队都不是很精锐的士兵,而中华军的强大战斗力是让人闻风丧胆的,所以一时间很多大臣都主张迁都,放弃北京城,向北迁都,回到他们的发家之地盛京城。
这个建议自然是被皇帝给否决了,这个时候鳌拜的三十多万大军还在南方,尽管自己不喜欢鳌拜这个人,但是这些军队可都是大清最后的希望,要是自己就这样贸贸然的迁都,回到北方的盛京去,那么中华军势必将北京拿下,从而沿着长城一带构建一个封锁线,使得北边的朝廷和南京城的军队之间失去了联系,鳌拜即便是再能打,在这种情况之下也只能仓皇北退,而中华军一定会紧随其后的追击,这样一来祖辈和先烈们耗尽鲜血打下来的江山就会在自己的手中全部丢失了。
他不愿意就这么轻易的放弃祖宗打下来的基业,只要能够坚持到最后一刻,他就不愿意放弃,因此,康熙一边下令在直隶大规模的招兵,一边加紧训练三万禁军士兵,然后给刚刚到达陕西的岳乐发去圣旨,令他审时度势可以自主决定是否撤兵。
除此之外,康熙还给驻守在盛京的三万清军发去调令,急调他们进京,然后派出大臣赶赴蒙古,向蒙古借兵,只要他筹集到足够的军队,他一定要亲自率军出征,将祁口的中华军撵下海去,捍卫自己的江山。
ps:电脑进不了后台,所以是用手机进的,数字太了很不方便,所以时间设置的很乱,过几天电脑修好了就好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