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八章 新盐法-《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


    第(2/3)页

    案情属实,文宗很生气,下令要把他处死。卢弘正据理力争,认为此人罪不致死,他是胁从,不是主犯,不该处死。文宗依了他的意见。李忱对此很欣赏,能依法行政,是个人才,可惜就是年纪大了些。

    不过,李忱目光看向殿中几个宰相,有几个年轻的?差别在于身体好坏,懂不懂的调养而已。宰相不单是熬资历,更多是一种历练,没经过那些历练,你当不上宰相。就算当上了,位置也坐不稳。

    加上,人家说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通常你考上科举,年纪就不小了,又历练,又辗转升迁,这年纪能小的了才怪。再看看吧,多加个担子应该压不死他。

    ‘诸位,以为如何。|’,李忱思虑间,卢弘正已经把他的新法念完,李忱问几个宰相意见如何。几个宰相如何听不出,这是元何年间的旧制加版而已,把一些漏洞补上,既然是旧制改良,也没什么反对空间,便一致通过了。此外,唯一得想法大概就是,司空舆算是达了。

    之后,又讨论了些事情,便散朝了。李忱边走边摇头,他倒不是不满什么,想说,这唐朝官制,真够复杂的。

    绝对不是某个岑姓史学家说得,只有什么职事官、散官、勋官和爵号而已。他为了弄清楚这些官职,花了很长时间。拿那个司空舆的,检校司封郎中兼侍御史。

    基本上这些全是虚衔。他真正的职位,是两池榷盐使。检校和兼。不管加什么,都只是一种荣誉衔。通常用在藩镇招聘得官员身上,或者像是司空舆这样,在盐铁府担任官职得。

    能带上检校,应该算是中层官员了。另外还有一种头衔,叫做试。比方说,试校书郎、试大理评事。这种试衔是授给文职僚佐,通常和京城低层职事官连用。

    还没完喔,如果那是给幕职的文官。如果是给幕职得武官用试,通常会和从三品的高官连在一起,比方说最常见的是试殿中监、试光禄卿、试卫尉卿和试鸿胪卿等,几种特定的高层京城职事官,会被拿来连用。也不知道,这算不算重武轻文?

    唐代官职真的是蛮乱的,让李忱看的头晕,这不比公认,官职复杂的宋代差了。或者说宋承唐制,宋代官职会混乱,唐中叶以后各种混乱的加衔,也脱离不了干系。

    李忱有心想改,这种官衔实在太麻烦,不能简化一点吗?只是,这不是什么紧要得事情,只要熟悉了,他何种职务、何等职位,一目了然。现在会嫌麻烦,主要是他不熟悉罢了。所以他就没有下手。

    今天的议政结束了,李忱心情不错,事情就这么定了,不过还是有个过场要走,还要写成圣旨。

    不过,李忱还要对盐政动手。抓缉私盐只是一个补救措施,李忱想要回归根本,效仿刘晏得盐法。

    刘晏得盐法很简单,根本一个原因,降低成本,然后朝廷只管卖盐。刘晏得盐法,为什么会有成效?很简单的一个道理,便宜…

    他只抓大的生产,只抓十处海盐生产,然后看紧那里。海盐得优势是量大。池盐质优,可是量小。井盐,太麻烦要不断从井中汲取卤水,哪有提海水方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