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七章 税收-《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
第(3/3)页
后来,又花大钱重新整治,才不再有听到淹水得新闻。李忱也就是这点才知道,原来水泥有这等好处。
水泥还有一个缺点,就是会破坏生态。因为不容易淤积泥巴,水流过快,加上农要滥用,导致田间生态破坏,以前田里可以看到的一些田间生物,都因此消失。所以某些农村,抛弃了水泥沟渠,又采用传统得泥巴沟渠,采用生态工法,还其自然。
可这些,对唐代来说,都不是问题,唐代就是需要水泥沟渠。除了乡间地区,李忱计划整治关中一带得水利设施,还有就是黄河,把部份河道用水泥作河堤。
虽然,唐代治水很用心,黄河基本上没什么泛滥。也就是因为五代十国战乱频繁,年久失修不说,还被人掘开河堤,才导致日后水患频繁。
但是,未雨绸缪,趁早在一些关键地段,修水泥河堤,使得水流加,减少淤积,也就是避免日后,动不动就有人想挖开河堤。水泥河堤,没有炸药,看你怎么挖。
‘这钱,就是要花得。留着算什么?留到文景那般,简直就是浪费。’,绫绮殿,李忱在给几个宰相上课呢。
‘如今已经逐渐恢复了常平仓,朝廷事先制作预算,预留部份钱粮以备灾荒。其他都要花出去。’
‘朝廷留着钱,没有用,只有花出去才会产生作用。比方说,如今减免徭役,朝廷雇佣百姓,去修路。这路修好了,商旅顺畅,货贸流通,可以促进商业,一来可征收商税,二来降低运输成本,可以使百姓买到更便宜的商品。’
‘除此之外,试想,钱又回到了老百姓手里,百姓有了钱,会不会去买各类衣食、用品,衣食用品畅销,商家会不会增加生产?增加生产要不要雇工?雇工可以让无地百姓不会衣食无着。’
‘等同化可能得乱民,为朴实百姓。并且增加销售,又可以抽一笔商税。商家产量增加,成本降低,更可惠及百姓。朝廷把增加得商税,又花销出去,重复之前得过程。’
‘试想,钱放在仓库中,放到绳索腐朽,能产生这样的结果吗?’,一番话,在现代很普通的话,让这些宰辅低头沉思,以前只从来想到,要省着点花,却从没想过,朝廷花钱可以有这样得效果。
‘再者,花费资财安置百姓,短期内或难见效,可是长期来说,可使荒野变沃土,只要十多年,又是一块我大唐膏腴之地。还有茶山也是,不仅可以安置百姓,未来产茶,内用外销皆宜,这钱怎么不该花。’
‘可是,这钱花出去了,未来如生战事,又当如何?’,李忱说得话很有道理,可是一个根本问题,没办法解决。一旦打仗,这花费可小。并且,谁也不知道要花费多少,现在把钱都花掉了。倒时候要用,又该怎么办?
‘这还不简单,去借阿。’,李忱说得理所当然,可是几个宰相听得大摇其头。借钱?找谁借?找那些商贾借贷,岂不是让朝廷威严扫地。再者,谁敢借?
朝廷不是没跟商人借过钱,当财政拮据的时候,唐廷也曾经强借。像长安那些富商,强行借款。
可想而知,所谓借款,根本就是强索。有借无还,谁会借阿?不强迫?绝对没人借。强借?这种事情实在太无赖了,不到最后关头,这不是什么好办法。
‘我没说找商人借,朝廷一旦再生战端,这花费可不小,有多少富商借的起?我岂不知,富商深恐有借无还,谁肯借?’
‘但是,有一个人一定借的起,只是朝廷要讲信用,非还不可。’,李忱笑道,这钱都花出去了,短期间内可收不回来。并且,一旦爆战争,这花销可不小,决不是当年税收可以支撑得。只是,对李忱来说,这是早有预谋的事情。他早就计划好了,一点都不难。(未完待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