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章-《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


    第(3/3)页

    再拿東漢作例子,為什麼曹操要下魏武三詔令,不拘品格,只看才具。就是因為要矯正東漢那種為了重視名節,做出種種嘩眾取寵得怪事。

    所以了,李忱決定一方面要提倡名節,不過那是社會上提倡,一方面要改革官吏得考評方式,官吏真正要作點事情。

    要做到這點,可能要從根子上做起,一方面改革考績法,一方面給官員再教育,這也是他給那些官員上課得原因,新科進士,固然沒有那些官吏得老練,也是有好處,比較容易接受新觀念。

    而隴西就是個試點,等到隴西實驗成功,才會考慮在大唐其他地方實行。不驟然間進行改革,一方面,李忱也沒那麼多官員可以去做。

    對於隴西,他不光是親身關注,挑選一些他的夾袋中,官聲不錯的官員,擔任刺史。很多地方得縣令,都是新科進士,他親政後第一屆錄取得進士,還有同屆一起進入學士院學習得蔭官,因為實習期滿,都被李忱派去了隴西,圖的就是這些官員,還沒有沾染太深得官場氣息。

    不立刻實施,另一方面是擔心,這樣會引發動盪,隴西好阿,百廢待興,任由他塗抹,反正不會更糟了。如果在其他地方實行,官員牴觸,輕則稅收收不上來,重得話會引起地方官員全面反彈,政務停擺。這可不是他想要得。

    隴西除了三級制度得改革,還有很多地方官制都與大唐其他地方不同。最簡單的就是專責專權,像是地方官,不再負責審案,也不再負責徵稅,反正徭役廢了,你不再審案,不再收稅,不負責徭役,你就專心就發展地方經濟就好。

    而這與兩級,或者三級得地方官制有什麼關係呢?因為,很多經濟上的發展考慮,通常要考慮全面,不光是一州一縣,更是需要從一個大方向去考慮。

    比方說興修水利,整飭道路,總不能讓各州各縣,自己修自己的吧。所以李忱嘗試性的設了一個第三級機構,至於效用如何,有待考驗,不然怎麼會叫試點呢。

    除了發展經濟得原因,更重要得原因是,他要嘗試限制地方節度使的權利。他倒不是對張義潮不放心,在那種情況下,他仍然念著大唐,沒有乾脆自行其事,還派來人質,忠心可鑒。

    他要防範的是整個節度使群體,等到他軍對練起來了,到時候隴西就是個樣板,他要收縮地方節度使的權限,就像宋朝那樣,不過他不會完全架空節度使,只是把各種權利收回來,以後節度使,單純就會是一個軍事長官而已。

    所以,他在隴西得佈置,除了收回財權和行政權、監察權,再軍事方面,都委任給了張義潮,以後朝廷會援助他就地練兵,逐步收回安西四鎮,或者,等朝廷空出手來,也會解決那裡得吐蕃人,逐步收復失土。

    當然了,既然神策左軍現成就在隴西,直接就給了不少幫助。很多鎧甲、裝備,都留在了隴西,甚至還有數千神策左軍戰士,直接就留在了隴西,他們會成為隴西新軍得骨幹,把神策左軍得操練方法,帶到這裡。

    李忱稍微有一些擔心,不知道張義潮會怎麼想。會不會認為,這是對他的不信任,他千辛萬苦,在異域好不容易推翻吐蕃人,孜孜念念就是想要重歸大唐,結果好不容易回來,卻是這副情況,不知道會不會失望。

    不過,照李忱所想,應該不會差太多才是。畢竟失望也是有針對性得。隴西和大唐隔絕多年,消息不暢通,對大唐的情況不熟悉,應該比較不會生出不平得念頭才是。

    這是李忱出發往校場前,一路上都在想的事情。而到了校場後,第一個念頭則是,或許該推廣火槍射擊?(未完待续。)


    第(3/3)页